当前位置:首页 > 校务公开 > 明确教育价值 善用教研方法 交流教学经验
校务公开

明确教育价值 善用教研方法 交流教学经验

2013年127日,《全国特色课堂•同课异构展示交流探讨会》在江苏启东中学举行。武汉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一行8名教师,应邀参加此次交流探讨会。新课程改革十余年来,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。相同的课,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演绎,展现异构的差异,彰显不同的课堂特色。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同课异构的方式,深化对特色课堂的研究,大会主办方特意策划此次交流研讨会。

此次会议可谓是“名社主办,名校举办,名师荟萃”。首先,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主办了本次会议,陕师大出版总社是全国著名的出版社,其主办的《中学教学参考》系列,以其理论性高、实践性强,深受广大教育同仁喜爱;其次,此次会议在江苏省启东中学举行,“启中”是一所全国闻名的中学,学校秉持“面向全体学生,促进全面发展,培养个性特长,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”的全人教育办学理念,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素质全面、特长鲜明的优秀学生,其教学质量得到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同仁界的肯定;更重要的是,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0名高中优秀教师参加此次会议,其中不乏教学名师、教坛新秀,场面蔚为壮观。《中学教学参考》总编任鹏杰老师、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》总编雷鸣老师做了大会报告,接着,来自启东中学等名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。最后,在专家的主持下,进行课外交流讨论。通过本次交流探讨,我们感触颇深,在教育价值的定位、教研方法的使用、教学经验的交流等方面都深有感悟。

一、   明确教育价值

任鹏杰老师首先做了题为《教研观察:同课异构与价值辨认》。他提出,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生活质量和未来社会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,教师就是让这个重要因素发挥作用的人。进行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发动和壮大教师的这种能力。“同课异构”同在目标——教学目标应该是“学生最应该学到的”,这是课堂的灵魂,应该是相同的;异在过程——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容与方法,在时间、空间里的展开过程与展开状态是可以改变的,可以个性化、特色化。

课堂的灵魂必须是价值定位,明确教育价值。这是因为:1、“知识”经课堂省察转化为生活“智慧”和“美德”。灵魂即精神,它承载着文化信息,具备生命力,能够为活人世界产生积极影响。因此,课堂的灵魂有价值辨认。课堂是灵魂恰在于对知识的理性把握和运用,而智慧则是知识在生活中的恰当运用,课堂教学就是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。2、“价值”经课堂协商转化为人生“意义”和“规范”。一言以蔽之,价值观是指什么是人们认为应该的,可以分为意义性价值和规范性价值两种,意义性价值只提出“值得去做”“值得追求”的行动;规范性价值“具体”到人的具体行动,侧重于人“应做”或“不应做”的行为,更关乎懂得“怎样去做”的要求、方法和策略。课堂教学应该坚守价值辨认,即要做到:寻找价值、传承价值、转换价值、均衡价值、协商价值。3、教学之中价值辨认的变之中的不变。“同课异构”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做好价值辨认,对同样的教学内容,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,来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,而这个教学目标是彰显课堂的灵魂和课堂的价值取向的,这就是“同课异构”变之中的不变。

二、   善用教研方法

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,教学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去探求教学中的问题和答案的过程,是教师发展的必有之路。通过教研,教师可以获得学识、获得成功、获得乐趣,得到同行、学生的认可,实现自我突破,助推成长。雷主编提出,教研的基本过程包括:提出问题、确定选题;开展调查、获取信息;分析研究、得出结论等。研究方法是教学研究的利器,正确的使用方法,将使教学研究事半功倍。常用的教研方法包括:实验观察法、户外调查法、文献分析法、检测评价法、团队协作法等。

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之后,研究成果需要用一定的形式呈现,便于交流与展示,具体的表述形式包括:学习思考、课堂实践、主题活动、会议交流、媒体交流等。最后,雷主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学教研的视角与方向,宏观角度包括:关注现代意识、关注人文情怀、关注学科素养、关注现实问题等;微观视角包括:探究某个学科理论、某个教学实践、某个课堂环节、某个评价检测、某个成长拓展等。

三、   积极交流教学经验

教学经验的交流有利于个人的快速成长与专业素养的提升。通过“同课异构”的方式,则可以更加深入、细致和全面的进行交流。通过观摩了朱兰萍、张继飞、陈炳飞三位不同地理老师对同一内容——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》的教学,我们深刻感受到三位老师不同教学风格以及人格魅力。

三位老师分别来自江苏启东中学、江苏如皋中学和江苏昆山中学。朱老师和蔼亲切,能够用自己的亲和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。她首先使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视频作为导入,引发学生思考:什么是自然灾害?如何应对自然灾害?。接着,通过学生总结分析学习材料,逐步分析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,并提出防洪建议。最后,和学生一起举一反三,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,并说明防灾措施;陈老师热情大方,能够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。他首先使用台风“海燕”带来的危害,引入教学。接着,详细地引导学生分析了灾害的概念、类型及其危害。最后,聚焦了我国的洪涝灾害。陈老师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,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,来澄清防灾减灾的意识和国际合作的精神;张老师严谨细致,注重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。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学习材料之后,张老师引导大家逐步、详细地分析灾害的概念、类型和危害。

三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,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,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,得出结论。充分显示出三位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,体现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积极理解与行动响应。

此次交流探讨会是短暂的,但是对我们的影响却是长久的。通过此次会议,不仅开阔了视野,见识到兄弟学校风采。更重要的是,学习了各位专家的思想,见识了各位名师的魅力,为进一步推动地理教研工作找准了方向与目标。

快速报名登记

校园风光 更多>>